著名学者杜卫教授做客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学术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2021-07-08浏览次数:

近日,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长、著名学者杜卫教授应邀做客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学术前沿论坛,做了题为“从美育的视角看中国的美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文艺学学科负责人王春雨教授主持,近80余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杜卫教授从儒学与中国美学的现代传统切入,回顾和梳理了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人的学术经历和学术观点,他指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立是基于当下本土问题解决的需求:面对国家羸弱、国民愚钝,如何实现国富民强?具体说,就是如何改造国民性。并论述了中国学人在西方林林总总的学术思想中,偏偏选择美学的原因:美育可以去除“私欲”。他着重指出了在这个学术思想和概念引入和误读的过程中,即从“无利害性”到“无用之用”的转化过程中,根源还在于中国传统学说,具体说就是儒家的心性之学。他指出中国现代美学,特别是审美功利主义思想与儒家心性之学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中国现代美学中对康德审美“无利害性”命题 “误读” 的深层学术文化原因,正是传统儒学特别是心学的影响,“审美无利害性”被转化成了“无用之用”。这种美学理论仿佛就把美育当成了恢复心本体、提升情感和道德境界的一种修养功夫,这种功夫的西学依据就是审美的“无利害性”,然而,其深层的思想文化内涵却完全是传统心性之学的。

最后杜卫教授谈了三点启示,一是心性美学生于忧患,始终关注中国本土问题;二是中国现代美学虚心向西方学习,却不失传统思想文化底蕴;三是中国现代美学注重人格塑造,试图从国民内心深处的变革入手来实现国富民强的梦想,这种学术意图使它成为了一种价值美学,一种实践应用美学。在中国开始重新树立文化自信的今天,这种“心性美学”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又何尝不是当代美学发展的重要借鉴呢?报告会后杜卫教授与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学院聘任杜卫教授为文艺学学科发展战略咨询专家。会前,校长刘益春教授向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学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委会会长杜卫教授颁发了文艺学PI团队发展战略咨询专家聘书。


杜卫教授介绍: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育中心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等高校兼职博导。曾任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和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首届教育部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