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吉林公开课”走入东师课堂——作家韩静慧畅谈“文学阅读与人生”
发布时间:2020-11-13浏览次数:

11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办、吉林省作家协会承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文学照亮生活·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吉林公开课)”活动在逸夫教学楼203教室举行。作家韩静慧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文学阅读与人生”的讲座。来自“中文写作”课程的近900名一年级新生及文学院创意写作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图一:文学院院长高玉秋教授讲话)

(图二:作家韩静慧授课)

讲座伊始,韩静慧坦言,正是当初自己如饥似渴的阅读经历,爱书如命的习惯,为成为作家做了充分准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生活。讲座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在阅读中汲取营养。韩静慧以《红楼梦》《藤野先生》等作品为例,在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建议同学们扩宽阅读视野,尝试深度阅读。她以自身为引,分享了她从教学转到专业作家的创作经历,勉励同学们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其次,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进行创作。韩静慧讲解《为谁活着》中抑郁症家庭的细节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锔盆女孩》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心态、语言等,必须体现那个时代的特点。建议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铺好文学创作之路。非文学专业的学生要踏实下来,先学好专业课,再以写日记等方式,打好基础。

“多年在基层一线的经历,使我触摸到生活的真实,积淀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养料。”韩静慧对同学们提出要求,“为了自己的那份文学梦想,要多阅读,汲取各种营养,多实践,像路遥一样把苦难当作财富,把挫折转化为文学体验,乐观对待生活中的风雨,茁壮成长!”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围绕讲座内容以及创作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作家进行了交流互动,来自分会场的同学利用小纸条等形式转交现场提问,韩静慧一一给予详细解答。会后,韩静慧还与在场老师一同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创新讲座方式、扩大讲座受益面,除主会场外,还设立6个分会场,首次尝试直播方式,并开放腾讯会议入口,让未能进入现场的同学也能实时参与,有效满足了同学们对于作家的好奇心,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本次活动是文学院“中文写作东师模式构形与实践”课改项目的系列活动之一。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吉林省作协创联部主任郝蓄芳、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公共文学服务处干部李浏清、中文写作课程教学团队的多名教师。讲座由文学院院长、课改项目主持人高玉秋教授、课程负责人徐强教授共同主持。


(撰稿:高宁博 摄影:刘航宇等)

作家简介:

韩静慧,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发表二十多部文学作品,曾获“骏马奖”、首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图书奖、“70年70部优秀有声阅读文学作品”等多种奖励,多部长篇被改编成电影公映。有作品版权输出到美国、蒙古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黎巴嫩、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