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上午,由我校社会科学处与文学院共同主办的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交流基金项目——怎样使用ASJP(语言相似度自动判断)数据库进行语言学拓展研究在文学院203举办。本次活动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冉启斌教授为主讲人,文学院张建教授主持,我院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专业的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首先,冉启斌教授以多种语言为例阐释语言相似度的概念和应用,并随之介绍作为测定多种语言的语言相似度的工具——ASJP(语言相似度自动判断)数据库的起源和发展,展示该数据库的主要功能。ASJP,全称为自动判断语言相似度项目,是一个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其核心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化的方法,通过词汇比较来量化世界语言的相似度,并以此推断它们之间的谱系关系和可能的发生学渊源。理论概念铺垫之后,冉启斌教授引导在场的老师和学生实操使用ASJP(语言相似度自动判断)数据库,利用代码直接生成不同语言之间的距离和相似度差异结果。除此之外,冉启斌教授还简单演示了将语言相似度成果从文字转化为数据图的工具和操作步骤。
其次,冉庆斌教授强调ASJP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潜力,展示部分从语言相似度切入或者借由该数据库研究所得的成果。例如,距离计算图谱揭示的中国语言族群、基于可视化图谱的中国语言区域多样性、中国境内语言的距离与接触融合、内部差异与外部关联——中国民族语言592个语档的相似度计算分析、纵向分化与横向接触——中国民族语言592个语档的系统发生网络分析、语言距离与地理距离关系的新探索——以中国民族语言592个语档为例、世界主要语系语言的内部差异、方言相似度计算与影响因素的量化——以辽宁胶辽官话为例等。
最后张建教授指出,在当今时代,计算机与语言学的结合正产生深远影响,为我们探索人类独有的认知与思维奥秘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支撑和研究范式。ASJP数据库是计算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结合的杰出范例,它利用大数据和自动化算法,为我们从宏观上理解全球语言的多样性与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和工具。鼓励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研究工具,积极探索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